刘郁林:聚焦域名系统融合创新,助力互联网发展新征程

2025年10月22日15:42
字体:[ ]

10月18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郁林在会上作了题为“聚焦域名系统融合创新,助力互联网发展新征程”的主旨演讲。刘郁林指出,域名系统(DNS)作为互联网的根基,其技术创新是保障互联网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域名系统与人工智能、Web3.0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不断夯实网络安全底座,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助力互联网发展新征程。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整理发布)

一、“十四五”我国域名技术发展成效

域名系统作为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和“神经中枢”,其稳定、安全与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域名技术及其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技术体系与服务、核心技术与产品、安全监测与处置、国际任职与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一)技术体系与服务能力双提升:构建高效可靠的域名基础设施

“十四五”期间,我国域名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质量不断提高:业务生态稳步拓展,安全导向更加突出,新兴技术加快融合,治理机制日益完善。同时,我国域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顶级域名全球服务平台通过“两地三中心+全球服务节点”综合性分布式架构,实现了从实体到云端、大容量到轻量化敏捷部署相结合的技术突破创新,服务可用性连续达到100%,服务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二)核心技术与产品能力双突破:筑牢域名系统安全发展根基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域名系统软件研发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厂商推出了自主研发互联网域名升级产品。我国域名系统核心软件,已从“可用”的单一解析服务,发展为“立体化”多维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域名系统在系统防御、节点能力、算法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三)安全监测与滥用处置双强化:形成全域化域名安全治理能力

在安全监测方面,依托国家科技专项,形成了互联网域名服务体系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系列成果,我国域名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持续增强。在滥用处置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和机制建设,实现了域名滥用的“全链条、可量化、闭环式”治理,基于域名的管网治网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国际任职与技术合作双推进:提升在全球域名生态中的影响力

通过持续努力,域名行业在重要国际组织任职不断突破。中国专家在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IETF)、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亚太顶级域名联合会(APTLD)等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参与相关议题讨论,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我国与国际组织的技术合作不断强化,时隔16年,我国大陆地区将于2026年3月再次举办IETF第125届大会,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助力我国互联网技术标准研究和产业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域名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人工智能、Web3.0为代表的新技术新范式正在深刻改变网络形态和应用模式,也对作为互联网基石的域名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一)智能驱动与使能变革: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域名管理与服务模式

人工智能将重塑域名管理和服务体现在通过AI实现DNS智能化解析策略;通过人工智能学习模型识别传统规则库难以发现的隐蔽攻击和异常行为,增强安全防护;基于AI的智能引擎可提供个性化、低延迟、高可用的解析性能优化策略。未来,“AI+域名”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域名系统从被动的基础设施向主动智能的网络服务中枢演进。

(二)万物互联与虚实融合:新型标识应用对域名技术提出新需求

万物互联和元宇宙等虚实融合应用的兴起,带来了新型标识应用对域名技术的新需求,包括海量终端和具身智能的应用标识需求,智能体互联网的动态注册等能力需求,以及卫星互联网和低空经济的精准寻址和身份标识标识的场景下对域名技术的需求等。

(三)标准引领与生态协同:国际技术标准格局中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域名应用的快速发展,我国具备从产业应用转化为国际技术标准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我国在互联网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尤其是域名方向的国际标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要力争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社会共同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新一代互联网域名技术创新发展思考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把握技术演进趋势,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域名技术创新,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一)推动“AI+域名”融合创新,打造智能解析与安全防护新能力

将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域名系统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一是研发智能解析引擎,突破基于AI的流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实现域名解析服务的质量可保障、路径可优化。二是构建智能安全中枢,融合威胁情报、态势感知等技术,打造具备自主学习、协同防御能力的DNS安全防护体系。三是探索新型服务模式,研究基于AI的域名价值评估、品牌保护、恶意域名发现等增值服务,拓展域名系统的应用边界和价值空间。

(二)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标识服务体系,夯实实数融合底座

构建更加包容、灵活、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标识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域名前沿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区块链、DID等去中心化标识技术与传统DNS的融合互通方案,研究支持海量设备标识、安全认证和隐私保护的新型解析机制。二是推动标识体系协同发展,巩固域名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和基础设施最完备的标识作用,助力算力感知、智能路由决策和增强AI安全。三是开展大规模应用试验,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典型场景中验证新标识技术的可行性和效能,探索智能体互联示范。

(三)构建技术标准化与开放生态,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制定

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引领保障作用。一是培育健康产业生态,支持互联网域名核心软件、安全产品和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形成涵盖技术研发、服务运营、安全治理的完整产业链。二是加大国际标准参与力度,将我国在域名安全、智能解析、多语种域名、物联网标识等方向的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相关标准。三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