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

2009年01月16日00:00
字体:[ ]
   报告摘要:
   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 年12 月31 日。
  (一) 中国整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较大
   中国GDP 总体保持快速发展,从2007 年的257306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8 年的30067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9.0%。同期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逐渐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 年的2936 元人民币/年,增长到2008 年的4761 元人民币/年。但是,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为了让信
息技术和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政府加大对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发展的扶持力度。截至2008 年底,全国98%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全国有27 个省份已经实现“乡乡能上网”。2008 年,全年共为12364 个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比重达89%,已有19 个省份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能上网”。
  (二) 农村网民规模增长快速,但城乡之间和地域之间的差距仍旧较大
   截至2008 年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到8460 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远高于城镇网民35.6%的增长率。在2008 年新增的8800 万网民中,新增的农村网民有3190 万人,农村互联
网持续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不仅仅存在于城乡之间,也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35.2%,农村仅为11.7%。农村网民分布的区域差异更为明显,超过50%的农村网民集中在东部农村地区,但与2007 年相比,东部地区的网民所占比例降低了8.5%,而中部地区上升了大约7.9%,西部地区网民比重也有所增长。随着互联网网民结构的不断优化,互联网逐步向女性群体、低学历群体的渗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将得以改善。同时,农村不同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在逐步缩小,中国的广大农村也将成为未来互联网产业最具潜力的市场。
  (三) 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高于城镇,农村手机上网市场前景可期
   2008 年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用户规模差距已经超过3 亿,随着固定电话用户的减少,手机用户的增长,3G 应用的发展,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截至2008 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1.2 亿,城镇手机上网用户7789 万人,占城镇网民总体的36.5%。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4010 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47.4%。2009 年,随着中国3G 应用2008 发展,手机上网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村手机上网市场的前景可期,农村通信市场将会
成为中国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新动力。
  (四) 农村网吧经济繁荣,未成年出入网吧上网现象比城镇严重
   城乡网民上网场所的选择侧重有所不同。农村家庭上网的人群比例为68.0%,比城镇低14.3%;而农村的网吧经济较为繁荣,网吧网民比例为54.2%,比城镇高16.2%。对于农村网民而言,家庭和网吧几乎同等重要。8460 万农村网民中,网吧网民人数已达到了4585 万人,年增长率达79.7%。其中,只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占农村网民总体的9.3%,约有787 万人。农村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情况比城镇要更为普遍,有61.6%的未成年网民在网吧上过网,即有1793 万农村未成年网民出入网吧。
  (五) 农村网民互联网应用深度有所加深,但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
   目前,农村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长约13.1 小时/周,与2007 年相比,农村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增加了近1 小时,但仍比城镇网民17.9 小时/周的使用深度要浅;在中国农村,网络
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成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其用户的规模均超过了5000 万人。其中,网络游戏的渗透速度较快,与2007 年相比,中国农村网络游戏用户年净增长2022 万人,年增长率达66.0%。农村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帖的比例为39.4%,回帖的比例为51.3%,虽然与城镇网民的参与度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与2007 年的相比,中国农村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舆论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六) 农村网民的性别分布逐步走向均衡,互联网向农村低学历群体渗透
   农村网民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7.4%,高出女性14.8%。但与2007 年相比,农村的女性网民所占比重提高了5.3%,农村网民的性别结构正在逐步走向均衡;农村网民文化水平
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49.4%,远高于城镇中27.0%的占比。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网民比例达到42.3%,比城镇高20.0%。与2007 年相比,农村初中文化程度的
网民所占比例增长了3.9%,互联网正在向中国农村的低学历人口渗透。与城镇相比,农村网民则更加趋于年轻化,30 岁以下年轻群体所占比例高达76.9%;从职业结构来看,农村
网民的构成主体是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38.8%。
  (七) 城镇和农村网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态度略有差异
   城镇网民对互联网的生活辅助作用、信息渠道功能及对互联网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认同度均高于农村网民。而农村网民较为认同互联网在拓展和加强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从社会参与的认同度来看,互联网对于农村网民的民主参与意义重大。随着互联网对农村网民的渗透,互联网给农村网民带来的社会隔离感也明显高于城镇网民。
  (八) 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内容建设,引导农村网民对互联网的价值应用
   结合中国农村网民的结构特征,以及农村网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心理和使用习惯,以学生网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为基础,推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针对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内容建设,积极开展基于电脑、手机下乡的信息下乡;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引导,使农村网民向网络求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价值型的网络应用侧重。

请点击下载报告:统计报告全文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